热门资讯

南京十项工程是什么

发布时间:2022-10-28 16:43:03

内容来源:互联网

关键词汇:南京十大工程是哪十大,南京十大工程,南京十大工程内容,南京十项工程是什么

内容简介

(一)推进“两落地、一融合”工程一是推进新型研发机构落地,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,要使我市新型研发机构总数突破200家,孵化出更多南京本土创新型企业。二是推动相对成熟的科技成果项目落地、市场化运作、企业化运营,促进科技成果高效率转移转化。三是更高水

(一)推进“两落地、一融合”工程

一是推进新型研发机构落地,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,要使我市新型研发机构总数突破200家,孵化出更多南京本土创新型企业。

二是推动相对成熟的科技成果项目落地、市场化运作、企业化运营,促进科技成果高效率转移转化。

三是更高水平推动高校院所和地方融合发展,支持高校院所与国际名校合作在宁举办特色学院和高端服务机构。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,深化军民技术转移转化合作。

(二)推进创新人才集聚工程

重点是强化“五湖四海聚人才、不拘一格用贤才”的政策导向。

一是广聚高端人才,深入实施“百名顶尖专家领创行动”和海外人才“345”引进计划,探索实行特殊人才特别举荐制度,加快培育、集聚和使用一批“高精尖缺”人才。

二是广纳青年人才,全面实施大学生“宁聚计划”,放宽本科以上学历和高级技术、技能型人才的落户条件。

三是广留各类人才,有效解决人才安居、子女就学、健康医疗和奖励激励等问题。

(三)推进战略科技引领工程

一是重点打造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,支持建设国家实验室、国家研究中心、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战略平台,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。

二是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,鼓励推动在宁高校院所、企业等单位申报承担重大科技创新项目。

三是力争形成一批重大原创科技成果,围绕南京主导产业,加强基础性研究,深化源头式创新,攻克颠覆性技术,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。

(四)推进创新企业倍增工程

一是支持企业搞研发、搞创新,鼓励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机构、集聚研发人员、加大研发投入,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、科研组织、成果转化的主体。

二是实现高新技术企业爆发式增长,力争今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增长50%,到2020年达到4000家以上。

三是加大中小企业和初创型企业扶持力度,根据其对本市经济发展贡献,给予一定奖励。

(五)推进高端产业培育工程

围绕南京“4+4+1”主导产业方向,聚焦产业核心关键技术,推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,打造创新产业集群。到2020年,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.5万亿元,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0%左右。

目前,我市传统产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的改造提升空间很大,通过运用新技术、新业态、新模式加快提档升级,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方向转变,使创新成果最终落到产业转型升级上。

(六)推进一流园区建设工程

尊重创新活动的区域集聚规律,以“一特三提升”为导向,构建以江北新区为引领、高新园区为支撑、“双创”基地为基础的创新布局。按照统一管理机构、统一支持政策、统一园区品牌、统一考核体系的原则,加快15个高新园区的实体化运作,加大项目落地、人才引进、产业培育力度,逐步将园区主导产业集聚度提高到60%以上,形成“1+N”即1个国家级高新区、N个高新园的格局。

(七)推进重点改革突破工程

优先解决好“人、钱、地”等问题:

“人”的问题,按照市场化思路,完善人才评价、认定、激励等机制,深入推进科技成果使用权、处置权、收益权“三权”改革,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造力。

“钱”的问题,就是在创新上要敢花钱、会花钱。今后五年,市区财政至少安排专项资金100亿元,并建立市场化运作的科技创新基金100亿元。

“地”的问题,就是要大幅度降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、新型研发机构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用地成本,保障土地供应。

(八)推进开放创新提升工程

一是融入全球创新网络。深入落实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加快布局一批海外创新中心,建立国际技术转移专项基金,支持引进国际先进技术、成果和项目,支持收购或投资设立海外研发机构。

二是打造高端活动平台。放大留交会、软博会、全球未来网络发展峰会、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等特色展会效应,举办“赢在南京”系列国际创新创业活动。

三是深化创新协同协作。与国内外先进地区建立创新合作的有效机制,主动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创新网络,促进创新资源共享、创新链条共建、创新协作共赢。

(九)推进创新惠民拓展工程

一是依靠科技创新建设低成本、广覆盖、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体系,有效解决卫生医疗、污染防治、健康养生、移动通信、公共安全等群众关切的民生问题。

二是围绕“我的南京”便民服务、江心洲人工智能示范岛等重点领域加强科技应用,提高城市建设管理的精细化水平,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。

三是围绕基层科技队伍建设等补缺补短、加强科技支撑,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在扶贫脱贫、就业增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。

(十)推进创新环境优化工程

一是大力发展种子基金、天使基金、创投基金,加快科技型企业挂牌上市步伐,形成各类金融工具支持创新发展的良好局面。

二是大力强化知识产权创造、运用、保护、管理和服务,建设中国(南京)知识产权保护中心,完善知识产权法庭司法保护职能,使创新活动在南京得到依法保护。

三是深化科技领域“放管服”改革,加快建设一批科技公共服务平台,优化创新服务保障。

四是大力弘扬科学精神、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,营造勇于探索、鼓励创新、宽容失败的文化环境和法治环境。

本文由入驻酷易搜网资讯专栏的作者撰写或者网上转载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酷易搜网立场。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本站对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,请网友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发送邮件至 kuyisokefu@163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